苏振华
(1912—197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海军第一政治委员。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2年6月2日出生于平江县三墩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儿童团和游击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红军,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委。在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中英勇善战,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选为全国第一、二届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1934年7月在有名的高虎垴战斗中,作为十三团政委,和团长一道,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指挥作战,打了胜仗,受到通报嘉奖,荣获红星奖章。在长征途中,他和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带领该团一举攻占娄山关口,钟赤兵负重伤后接任团政委,和团长谢富一道指挥部队击退敌人,突入遵义城。1936年4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一科高级班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政委等职。他和杨勇共同组织了潘溪渡战斗,创造了在鲁西平原地带痛歼日军的范例。1941年5月,任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政委,同司令员杨得志带领全区军民,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残酷“扫荡”,巩固和扩大了平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政委、二野五兵团政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方针,在各重大战役和战略行动中功勋卓著,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949年贵州解放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进行经济建设,平息匪患,进行土地改革,认真做好民族团结工作。1953年,他向中央汇报工作,谈到贵州土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进行顺利时,毛泽东高兴地站起来,连声称赞说:“很不错,不简单!”
1954年4月起,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人民海军的建设,经常深入港湾、机场、码头、岛屿、舰艇调查研究,同干部战士亲切谈心;及时解决海军建设中的问题。他全力支持萧劲光提出的要打好政治、组织、技术三个“桩子”的意见,强调政治思想工作渗透到军事技术业务中去,海军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学习海军技术业务,由外行变为内行。各级首长要成为学习科学技术的模范和组织领导部队训练的能手。1958年,他率团出国购买、引进海军装备技术期间,每晚都把专家们召集在一起,学习研究有关科学技术问题,圆满完成了引进任务。他注重抓紧建立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把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训练使用三者构成有机整体,使之互相促进。他主持组建了6个海军专业研究所,设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还亲自选拔一批有实践经验、有坚强事业心、有技术、有才能的干部去做研究、装备工作。他与海军其他领导人一道,为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人民海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他是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后曾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他与耿飚等受中央指派连夜接管了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为防止“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叛乱,中央派他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与倪志福、彭冲到上海主持工作,带领上海广大军民,贯彻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迅速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介绍了摧毁“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的经验,受到党中央好评,并转发各地。1978年底,他带病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军委座谈会,拥护和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在海军党委五届二次会上,他系统地检查了海军多年来“左”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并满怀信心地和海军全体指战员一道,把海军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上来。1979年2月7日,因突发心肌梗塞猝然逝世,终年67岁。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对他一生作了高度评价,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优秀的共产党员。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