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医药专家。
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910年11月出生于湘阴县的一个手工艺匠家庭。家境贫寒,其父以篾工为业。只读了4年小学,3年四书五经。14岁时开始随父学篾匠手艺。他坚持边做工边学习,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书,被人们称之为“篾匠秀才”。他悄悄立下学医的志向,认为“至善至乐,莫过于救人一命”。经亲友介绍,他拜名中医柳缙庭为师。学完了有关方药、脉法、医经以及临床各科近20余部医著,阅历了许多疑难杂症医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岁时通过考核加入了国医公会,获得处方权。1933年在长沙东长街开业应诊,自题“仲山医社”,取其廉洁奉公之意。
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随身带着笔记本,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积累了秘方、验方、偏方、单方10余本,后来编成了《民间单方验方选辑》。其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确为医典未载、师道难传的。他首次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大法,形成了在脏腑辨证中首重脾胃的诊疗体系。他与李聪甫合著了《(脾胃论)注释》、《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晚年又撰著了《脾胃学真诠》。有人评价他是“开建国以来研究脾胃学之先河”、“脾胃学说经典性研究卓有成效”者。
他非常重视培育后学。从50年代即从事教育工作。80年代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开办研究生班,他担任班主任。后又承担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湖南省分校校长。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搜集有关资料达540余种。他认为“要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精通它,要精通它,就必须把每条原文,乃至每一个字的真实含义都要弄清落实”。并编著《伤寒论》、《内经》讲稿。在教学中,他认为教学、科研、临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教学相长”,并写出了《教与学》一书,启发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经验丰富。40年代就著有《医学菁华录》、《医案鳞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从事晚期血吸虫病的研究,深入疫区总结出“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辨证分型",荣获卫生部嘉奖。70年代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主编《民间单方、验方》、《兄弟省单方、验方选集》。与李聪甫合著的《〈脾胃论〉注释》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主持“抗衰延寿”课题研究,研究出抗衰老新药“古汉养生精”,现已成为中国名牌中成药,畅销国内外,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主要著作有:《〈脾胃论〉注释》、《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湖南老中医医案选》、《中医儿科学》、《脾胃学真诠》、《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养生颐年古今鉴》、《杏苑影珠集》。他还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在长期的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中,他坚持以医济世,以德泽业,惠人无穷。他多次受到卫生部、省、市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被授予湖南省科技之星称号及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向天曾称赞他:“不但医学渊深,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堪为医界楷模。”
他1951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6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国第一、二届中医学会理事,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研究员。2000年7月27日在长沙病逝,终年90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