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生理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906年2月2日出生于重庆。在长沙上学,亲见徐特立老师断指血书“誓雪国耻”的场面而深受激励。五四时期,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爱国运动,阅读《新青年》和西方科学著作,关心国事。1923年先后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立志治病救人,科学救国,参加了大革命时期学生运动。1927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从事医务工作,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科研究神经介质,参加中共领导的读书会和国际文化学会,秘密翻译《苏联五年计划概论》一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33年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创办天津诊所,并任《大公报》医学顾问,创办《医学知识杂志》,收入全部交给中共党组织使用。1937年春因诊所暴露,北方局通知他撤离天津到上海伤兵医院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汉口参加新四军,负责筹建新四军军医处,任处长,致力于创建一支新型的新四军军医队伍。他组织数十名外科医生及医护人员参军,从敌占区和海外募集医药器材,装备新四军军医卫生部门。在安徽云岭建立前方、后方医院,培训卫生干部,受到周恩来的赞扬。1941年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同年5月1日被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继续在国统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任华中医学院院长,以两年制形式培养大批医务干部。1943年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解放区救济委员会副主任。1945年作为华东解放区代表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到上海、香港等地工作,募集医药器材,为解放区输送物资,动员高级科技人才赴解放区工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同意他在大连兴办大学的建议,他立即组织大批爱国专家教授到达解放区大连。
建国以后,他负责筹办大连大学及医学院,曾任医学院院长。1952年奉命北上筹建中央卫生研究机构,历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创建了劳动卫生研究所、寄生虫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抗菌素研究所、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等10多个科研机构,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医学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咨询委员会主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论》等医学论著。
他是中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的创建人之一,是新中国医学科研事业的领导者之一,是国内外著名的医学生理学家。他在原国民党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废墟上白手起家,筹建新中国的中央卫生研究院,向中央提出《关于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确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研与防治疾病相结合、实验室与现场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办院方针,努力在科学实践中建立和扩大学科建设,逐步健全研究机构,充实研究力量,较快地发展医学科研各学科。他主持开创性地进行劳动保护、环境治理、砂肺防治、血吸虫防治、新药研制、名贵中药种植、抗菌素开发生产、流行性病毒防治、放射病防治等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56年8月,中央决定卫生研究院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并把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他任副院长。他从1923年进入医学院学习起,70年的努力学习、研究和奋斗,在医学生理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3年6月16日逝世,终年87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