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与思考

姜靖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 北京 100006

朱建民(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北京 100073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开发地方文献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深化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使其能更好地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同时提出了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对策

 

1 开发地方文献的必要性

1.1地方文献的范围和特殊价值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记载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物、历史、山川、气候、物产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图书、地图、图画及其他印刷品等。近年来有关地方文献的确切范围的定义,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地方文献学概念正逐步明朗化。比如从历史角度来考察,奴隶社会时,我国就出现了大量刻有契文的甲骨,其中以河南殷墟发掘出的甲骨文库藏最为典型,它为我们提供系统的殷商史料,这是以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地方文献,对我们中国研究古代史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又如谱录之学是史部一个专题,家谱、族谱、年谱都具有地区性的特点,丰富了地方文献的内容。此外,从文物角度看,各地发掘的大量文物和历史遗迹,都可以体现文献性和地方特点。

地方文献的特殊价值在于它反映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从事农业、渔业、手工业、航海业和官方从事政治、军事、考察、调查海及其岛礁的成果,涉及到主权纷争等档案材料。因此,地方文献的价值进一步增值,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有很强的权威性。

1.2 开发地方文献的必要性

文献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地方文献作为记载本地区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的资料,是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种文献。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在海量信息的现代化社会中,如何才能使读者迅速快捷地找到想要的信息,是现代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必须科学地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对文献信息进行多类型、多方式、不同深度的加工整理,使无序的、分散的文献变成目标指向明确的有序信息产品。只有这样,丰富的地方文献才不至于深藏闺中无人识,才能激活为情报信息,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地方文献开发中的主要困难

2.1 地方文献的广泛性和分散性不利于收藏及开发

在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地方文献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凡是反映某地区自然、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物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无论是文字、录像、照片、录音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均应视为地方文献。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涉及当地的文献资料和非正式出版物,如历史档案、考古报告、或者关于本地的社会及自然的调查研究报告和内部出版物等也应划归其中。由于地方文献中有相当部分为民间收藏,这使得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带有一定难度

2.2 缺乏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手段,开发的形式单一,标准不规范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力量,图书馆也不例外,文献开发更需要一只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队伍。从事地方文献开发的工作人员,除应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出色的完成文献的开发工作。比如历史知识,特别是本地区的自然及人文发展史,这样才能确保在鉴别地方文献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及真伪度,确定作者的社会历史地位,文献的来源、版本形态及流传过程等环节中做到得心应手,不遗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资源。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及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由数字信息革命"所引发的文献载体变革,使文献信息的存贮、检索和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沿袭数十年的图书馆传统工作模式很难适应和满足信息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计算机在资料的储存、整理、检索、数据统计以及索引编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读者无纸化、网络查询的进一步发展,都对图书馆员的信息处理、计算机、通讯技术和外语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这样的人才目前在图书馆中属于凤毛麟角。由此也进而导致了目前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仍以手工为主,计算机的普及率不高的现象。这样的信息加工仅限于做浅层次的加工处理,信息产品质量不高,利用率低。形式以卡片式和书本式为主,文献开发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著录标准不统一,因此难以适应当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降低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3 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地方文献记录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地方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永久的历史价值。地方文献藏书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地方文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正成为当今图书馆的收藏和利用的重点。但是要使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亮点,就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创立新思维,突出地方文献的特色,拓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路子,激发地方文献工作的活力,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31 建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3.1.1 建立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

地方文献各类信息资料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书名目录、分类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应尽量科学、严谨、细致、充分地反映和提示所藏资料,要建立完善的目录体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目录体系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传统而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工具。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就是要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内容、不同著述形式、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以相应的电子记录组织成联机目录数据库,投入网络,在本馆主页上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使用,使互联网用户对各图书馆的馆藏地方文献信息得以共知,这是实现馆际互借、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第一步。

3.1.2建立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不仅以书籍形式出现,而且更多的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文件之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宣传品里,地方文献和其它文献一样力求以更快的速度、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因此,除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外,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地方文献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数据,传输上因特网,建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以尽可能深入、广泛地反映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为网络用户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信息。

3.1.3 建立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非书资料数字化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新技术,通过对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媒体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编辑、压缩等技术处理,把馆藏地方文献中的各种声像资料转换成电脑可识别的数字化资料,储存在电脑网络服务器上,实现录音、录像资料的网上视听阅览。建成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如上海图书馆的数字馆点曲台,他们利用数字化技术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音乐、歌舞等建成多媒体数据库提供上网,读者无须直接到图书馆就能使用这部分文献资料。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既方便了用户,也有利于对非书资料型的地方文献的保护,解决了长期以来这部分资料的使用与保管的矛盾。

32 建立地方文献专门机构,健全地方文献目录体系,扩大收藏范围

建立地方文献专门机构,由其专门负责地方文献的采集、分编、保存、读者服务等各个环节,并把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轨道,由专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开展工作,这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将本区域经济、人文和科技发展,作为重点收藏,不论何种载体,均在收藏之列。建立地方文献库,避免地方文献的分散收藏;实行开架借阅,可以把大量的地方文献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发挥地方文献更大的作用。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的基础,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中,地方文献的采集、收藏在地方文献工作中也将处于首要地位。在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上,网络带来的不仅是征集空间的扩大和征集手段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实质性变化。在征集方式上,从以住的上门征集、电话、书信征集扩展到网上征集。网上征集包括:(1)通过网络了解征集信息、宣传征集政策,建立网上征集渠道。如可在本馆网页设立“征集”栏目,包括“征集文件”、“征集动态”、“赠书目录”等内容。这样可与赠书者建立即时互动的联系,及时沟通征集情况,还可广泛宣传赠书者的德行,吸引更多人支持这项工作;(2)通过网上检索,直接下载所需信息,或加工后收入数据库,或通过分类等处理链接到网页上。

3.3 注意出版动态,加大访求力度,经常开展书展和图书征集

交换活动。采访人员在加强与地县图书馆联系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最新文献的出版动态,特别是院校和出版发行部门,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以达到互通有无。经常开展书展和图书征集、交换活动是地方文献藏书补充的有效措施。定期将本馆收藏的有影响的地方文献,有重点的分批举办地方文献作品展,一方面让读者了解馆藏、利用馆藏,另一方面加强市民对地方文献收藏的意识。对赠书者发放“收藏证”,并凭此证在本馆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收藏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经常组织本地作家签名售书,以扩大地方作者的知名度。

3.4 加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成立地方文献研究会  

近年来随着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与研究,确立了地方文献领域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文献研究体系,加强了学术交流,通过建立地方文献研究的全国性协调组织形成地方文献工作网络,逐步实现地方文献工作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在馆藏地方文献数量增加和社会对地方文献信息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图书馆要积极挖掘、整理形成有组织、有头绪的馆藏体系,将其中有特殊文献价值或收藏价值的版本,由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把馆藏文献、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产品,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图书馆还应组织读者开展地方文献研究活动,组织地方文献研究会,会员可以协助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地方文献,按专题进行研究。另外,在做好解答咨询的阵地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宣传工作,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一切传媒手段扩大文献的影响。

4 结束语

面对信息网络环境,各图书馆需适应时代的发展,坚持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和特色网站,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能,创造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下,有序发展,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周晓蓓.论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与利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余丽君.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学研究,1999(2)

3.周蓓.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资源共享.文献工作与研究,1999

4.王菁.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6

5.林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图书馆论坛,20026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